1、(1)称呼:写一封信,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,然后,再在后面加上冒号,表示下面有话要说。
2、(2)问候语: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,空两格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3、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。
4、(3)正文: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、主体文、总括语三个部分。
5、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,空两格落笔。
6、(4)祝颂语:祝颂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,如“此致”、“祝”等。
7、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,也可以独占一行,空两格写。
8、另外,在写与“此致”和“祝”相配套的“敬礼”、“健康”一类表示祝愿的话语时,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。
9、(5)署名:写完信之后,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。
10、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,如“同学”、“好友”,“弟”“妹”等。
11、(6)日期:发信的日期可写在具名的后边,也可以另起一行。
12、扩展资料:套话:称谓后附提称语,用于文言书信,如,运使学士阁下(王安石《上杜学士言开河书》)、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(龚自珍《与吴虹生书》);再如,某公道席、某先生台鉴、母氏慈鉴、贤弟如晤,等。
13、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,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。
14、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,多以“父母亲大人膝下”起首。
15、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,家书中用“膝下”,既表敬重,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、眷依之情。
16、启辞:启辞,就是信文的开场白,或寒暄客套,或提示写信原委等。
17、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,由于旧时尺牍中,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,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,所以将此单独提出,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:(1)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,请受信人阅读信文。
18、如: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,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,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,如“母亲大人膝下,敬禀者”。
19、跪禀者 义同“敬禀者”,用于子孙对尊长。
20、即禀者 同上。
21、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,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。
22、既可用于同辈,也可用于下对上。
23、谨启者 谨,是谨慎、郑重的意思。
24、用于同辈。
25、(2)根据具体情况,或作寒暄客套,或提示写信原委等。
26、如:顷诵华笺,具悉一切。
27、忽奉手教,获悉一是。
28、奉诵钧谕,向往尤深。
29、顷获大示,井所赐物。
30、惠书奉悉,如见故人。
31、幸承明教,茅塞顿开。
32、披诵尺素,谨表葵私。
33、数获手书,至感厚爱。
34、展读琅函,甚感盛意。
35、接阅华简,幸叨莫逆。
36、捧读德音,喜出望外。
37、手教敬悉,词意深美,一启蓬心。
38、正切驰思,顷奉华翰,快慰莫名。
39、正文:信的正文,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,这是书信的主体。
40、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,前面空两字。
41、如果启辞单独成行,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。
42、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,写法上也无需一律,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。
43、一般说来,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,表示关切、重视或谢意、敬意,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。
44、正文写好后,如发现内容有遗漏,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;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,并在附言之前加上“另”、“又”等字样;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“又及”或“再启”字样。
45、结语结语,即信文的结束语,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。
46、但与“启辞”相仿,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,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,仍频见使用。
47、书短意长,不一一细说。
48、恕不一一。
49、不宣。
50、不悉。
51、不具。
52、不备。
53、不赘。
54、书不尽意。
55、不尽欲言。
56、临颖不尽。
57、余客后叙。
58、余容续陈。
59、客后更谭。
60、请对方回信:盼即赐复。
61、翘企示复。
62、伫候明教。
63、时候教言。
64、盼祷拔冗见告。
65、万望不吝赐教。
66、敬祈不时指政(正)。
67、敢请便示一二。
68、尚祈便中见告。
69、如何之处,恭候卓裁。
70、至盼及时示下,以匡不逮,无任感祷。
71、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:谨此奉闻,勿烦惠答。
72、敬申寸悃,勿劳赐复。
73、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-书信。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